發布成功
讚賞金額:
您輸入的金額有誤,請重新輸入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讚賞成功!
你的讚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作者:安森美(onsemi)汽車感知部總監Bahman Hadji
人們(men) 普遍認為(wei) ,先進駕駛輔助係統(ADAS)和自動駕駛(AD)之所以成功,是因為(wei) 它們(men) 可以有效地感測車輛周圍的環境,並將感測到的信息輸入實現自動導航的算法中。考慮到在生死攸關(guan) 的情況下對感測技術的絕對依賴性,係統通常使用多個(ge) 傳(chuan) 感器模式,並實現數據融合,以增強彼此,並提供冗餘(yu) 。這樣每種技術都能發揮其優(you) 勢,並提供更好的組合解決(jue) 方案。
在未來ADAS和AD車輛中,傳(chuan) 感器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圖像傳(chuan) 感器、雷達和LiDAR。每一種傳(chuan) 感器都有自己的優(you) 勢,它們(men) 可以組成一個(ge) 完整的傳(chuan) 感器套件,通過傳(chuan) 感器融合並提供數據使自主感知算法能夠做出決(jue) 策,為(wei) 場景中的每一個(ge) 點提供顏色、強度、速度和深度信息。
圖1:傳(chuan) 感器融合利用每種模式的優(you) 勢提供有關(guan) 車輛周圍環境的完整信息。
盡管早在幾十年前就出現了利用光測量距離的概念,但在這三種主要模式中,LiDAR是適用於(yu) 大眾(zhong) 市場的新興(xing) 商業(ye) 化技術。由於(yu) 需要完整傳(chuan) 感器套件的自動係統激增,汽車LiDAR市場將呈現驚人的增長,預計從(cong) 2020年的3,900萬(wan) 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17.5億(yi) 美元(Yole Développement,2020年)。這是一個(ge) 巨大的商機,專(zhuan) 注於(yu) LiDAR技術的公司多達上百家,到2020年對這些公司的累計投資額已超過15億(yi) 美元,而且這一數據源自2020年底多家LiDAR公司發起SPAC首次公開募股潮之前。但當有這麽(me) 多公司投身於(yu) 同一項技術,而且這項技術基於(yu) 完全不同的光波長時(最突出的示例就是905nm和1550nm),最終總會(hui) 有一種技術勝出,並整合其他技術的優(you) 勢。就像我們(men) 一次次看到的那樣,網絡技術以太網、視頻技術VHS。
對於(yu) LiDAR技術用戶而言,即汽車製造商以及設計和製造客運和貨運自動機器人車輛的公司,他們(men) 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的需求。最終,這些公司希望供應商提供高度可靠的低成本LiDAR傳(chuan) 感器,同時滿足低反射率物體(ti) 的測距和檢測性能規範要求。盡管所有工程師都有各自強烈的主張,但如果供應商能夠以合適的成本滿足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這些公司則可能並不知道實施的是何種技術。正因如此,才引起了本文旨在幫助理清的根本性辯論:哪種波長將在汽車LiDAR應用中占據主導地位?
LiDAR概述
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首先需要了解LiDAR係統的結構。LiDAR係統有不同的構造。相幹LiDAR,一種被稱為(wei) 調頻連續波(FMCW)的LiDAR,將發射的激光信號與(yu) 反射光混合,以計算物體(ti) 的距離和速度。雖然FMCW具有一定的優(you) 勢,但與(yu) 最常見的LiDAR方法“直接飛行時間(dToF)LiDAR”相比,它仍屬於(yu) 不太常用的方法。該技術測量超短光脈衝(chong) 從(cong) 照明光源發出,到達物體(ti) 後反射回到傳(chuan) 感器所用的時間,達到測距的目的。它通過有關(guan) 時間、速度和距離的簡單數學公式,利用光速來直接計算與(yu) 物體(ti) 的距離。盡管波長的選擇主要影響發射和接收功能,但典型的dToF LiDAR係統有六大硬件功能。
圖2:典型dToF係統框圖,綠色部分代表安森美產(chan) 品的一些重點領域。
表1顯示了各種LiDAR製造商列表,從(cong) 知名的一級汽車供應商到世界各地的初創公司。市場報告和公開資料表明,絕大多數公司的LiDAR在近紅外(NIR)波長下工作,而不是短波紅外(SWIR)波長。此外,雖然專(zhuan) 注於(yu) FMCW的SWIRLiDAR供應商隻能使用相應波長,但大多數采用直接飛行時間實現的供應商都可以選擇使用NIR波長來構建係統,同時還能夠利用其現有的IP相關(guan) 功能,如波束控製和信號處理。
*上述列表並非詳盡無遺,數據來源Yole、IHS Markit和公開資料
表1使用NIR和SWIR波長的LiDAR製造商列表
鑒於(yu) 大多數製造商(而不是全部)都已選擇NI波長,他們(men) 是如何做出這一決(jue) 定的?他們(men) 需要考慮的影響有哪些?本文重點討論與(yu) 構成LiDAR組件的光和半導體(ti) 材料性質有關(guan) 的基礎物理學知識。
在LiDAR係統中,激光發射的光子到達物體(ti) 後應反射回來,然後被探測器接收。在此過程中,這些光子必須與(yu) 來自太陽的周圍環境光子競爭(zheng) 。通過觀察太陽輻射光譜,並考慮大氣吸收因素,我們(men) 發現某些波長的輻照度會(hui) 下降,因而減少作為(wei) 係統噪聲存在的光子量。905nm波長下的太陽輻照度是1550nm的3倍,這意味著NIR係統必須應對更多幹擾傳(chuan) 感器的噪聲。但這隻是選擇LiDAR係統波長時需要考慮的其中一個(ge) 因素。
圖4:大氣對光的吸收會(hui) 產(chan) 生明顯的峰值。
傳(chuan) 感器
LiDAR係統中負責感測光子的組件為(wei) 不同類型的光電探測器,因此必須說明為(wei) 什麽(me) 它們(men) 可以根據待檢測波長而采用不同的半導體(ti) 材料製成。在半導體(ti) 中,帶隙可將價(jia) 帶和導帶分開,而光子可提供能量,以幫助電子克服帶隙問題,從(cong) 而使半導體(ti) 導電,繼而產(chan) 生光電流。每個(ge) 光子的能量與(yu) 其波長有關(guan) ,而半導體(ti) 的帶隙與(yu) 其靈敏度有關(guan) ,這就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所需半導體(ti) 材料取決(jue) 於(yu) 待檢測光的波長。矽是最常見也是製造成本最低的半導體(ti) ,可響應高達1000nm左右的可見光和NIR波長。為(wei) 檢測SWIR範圍以外的波長,可對更稀有的III/V族半導體(ti) 進行合金化,使InGaAs之類的材料能夠檢測1000nm至2500nm的波長。
早期的LiDAR將PIN光電二極管用作傳(chuan) 感器。PIN光電二極管本身沒有增益,因此無法輕鬆檢測到微弱信號。雪崩光電二極管(APD)是目前LiDAR中最常用的傳(chuan) 感器類型,可提供適當的增益。然而,APD也需要像PIN光電二極管一樣在線性模式下工作,以集成光子到達信號,而且在需要非常高偏置電壓的情況下也會(hui) 受到製件質地不均的影響。LiDAR中開始日益廣泛使用的最新型傳(chuan) 感器以單光子雪崩二極管(SPAD)為(wei) 基礎,SPAD具有非常大的增益,並且能夠從(cong) 每個(ge) 檢測到的光子中產(chan) 生可測量的電流輸出。矽光電倍增器(SiPM)是矽基SPAD陣列,其額外優(you) 勢就是能夠通過觀察所生成信號的振幅來區分單個(ge) 光子和多個(ge) 光子。
圖5:LiDAR中用於(yu) 檢測信號的不同光電探測器類型
回到波長這個(ge) 話題,所有這些類型的光電探測器都可以采用矽(用於(yu) NIR探測)或III/V族半導體(ti) (用於(yu) SWIR探測)。另一方麵,可製造性和成本是技術可行性的關(guan) 鍵,且CMOS矽代工廠可實現此類傳(chuan) 感器的低成本、批量生產(chan) 。正因如此,LiDAR在實現更高性能的基礎上逐漸開始采用SiPM。盡管存在適用於(yu) SWIR的APD和SPAD,但由於(yu) 未采用矽基處理器,所以很難將它們(men) 與(yu) 讀出邏輯集成在一起。最後,由於(yu) 針對SWIR的III/V基SPAD陣列和光電倍增器(與(yu) SiPM相似)尚未實現商業(ye) 化,所以生態係統更適用於(yu) NIR波長。
激光器
光子生成是另一個(ge) 完全不同的流程。半導體(ti) P-N結作為(wei) 增益介質可用於(yu) 製造激光器;這可通過泵送的方式使電流通過結,在原子進入較低能帶時引起光子共振發射,從(cong) 而產(chan) 生相幹激光束輸出來實現。半導體(ti) 激光器基於(yu) 直接帶隙材料(如GaAs和InP),與(yu) 間接帶隙材料(矽)相比,這種材料對於(yu) 原子進入較低能帶時的光子生成非常有效。
LiDAR使用的兩(liang) 種主要激光器為(wei) :邊緣發射激光器(EEL)和垂直腔麵發射激光器(VCSEL)。與(yu) VCSEL相比,EEL的成本更低,輸出效率更高,所以目前使用更廣泛。但EEL在封裝和組裝成陣列方麵難度更高,而且還會(hui) 受到溫度範圍內(nei) 波長變化的影響,導致探測器不得不尋找更寬的光子波長波段,才能將更多的環境光子檢測為(wei) 噪音。
盡管較新的VCSEL技術成本更高、功效更低,但由於(yu) 其光束是從(cong) 頂部生成的,所以具有封裝簡單高效的優(you) 勢。由於(yu) VCSEL的成本將繼續顯著降低,功效將提高,所以其市場采用率開始上升。EEL和VCSEL可用於(yu) NIR和SWIR波長生成,兩(liang) 者之間的關(guan) 鍵區別在於(yu) :NIR波長可使用GaAs生成,而SWIR波長則需要使用InGaAsP。大尺寸晶圓廠能幫助降低GaAs激光器成本,從(cong) 成本和供應鏈安全角度來看,這再一次突出了NIR LiDAR製造商生態係統的優(you) 勢。
圖6:LiDAR中使用的不同激光類型
激光功率和人眼安全
在討論波長大辯論時,必須考慮LiDAR係統對人眼安全的影響。dToF LiDAR概念涉及以高峰值功率,沿著特定視角將短激光脈衝(chong) 發射到場景。站在LiDAR發射路徑上的行人需確保自己的眼睛不會(hui) 被射向自己方向的激光損傷(shang) ,IEC-60825規範規定了不同波長的光的最大容許照射量。類似於(yu) 可見光的NIR光能夠穿過角膜到達人眼的視網膜,而大部分SWIR光在角膜內(nei) 可被吸收,因此照射量更高。
圖7:IEC-60825人眼安全型激光照射量規範
從(cong) 性能角度來看,對於(yu) 基於(yu) 1550nm的係統來說,能夠輸出高出多個(ge) 數量級的激光功率是一個(ge) 優(you) 勢,因為(wei) 這樣可以發出更多光子,從(cong) 而檢測到更多返回的光子。但更高的激光功率也意味著需要進行熱權衡。需要注意的是,適當的人眼安全型設計必須在不考慮波長的情況下進行,同時必須清楚地考慮每個(ge) 脈衝(chong) 的能量和激光孔徑的大小。對於(yu) 基於(yu) 905nm的LiDAR,可以通過其中的任意一個(ge) 因素來增加峰值功率,如下圖8所示。
圖8:基於(yu) 不同光學器件和激光器參數的NIR LiDAR人眼安全型激光器設計
NIR與(yu) SWIR LiDAR係統對比
上文著重描述能夠輸出的激光功率大小,現在我們(men) 繼續探討所用的傳(chuan) 感器。顯然,可檢測更微弱信號的更高性能傳(chuan) 感器可為(wei) 係統帶來多方麵的益處——能夠實現更長的測程,或能夠使用更少的激光功率來實現相同的測程。安森美(onsemi)開發了一係列可提高光子探測效率(PDE)的NIR LiDAR SiPM,PD是指示靈敏度的關(guan) 鍵參數。其新推出的RDM係列傳(chuan) 感器PDE達到市場領先的18%。
圖9:安森美SiPM的工藝發展路線圖
為(wei) 比較NIR dToF LiDAR與(yu) SWIR dToF LiDAR的性能,我們(men) 利用相同的LiDAR架構和不同激光和傳(chuan) 感器參數的環境條件進行了係統建模。LiDAR架構為(wei) 共軸係統,配有一個(ge) 16信道探測器陣列和一個(ge) 遍布整個(ge) 視場的掃描機製,如下圖10所示。該係統模型已通過硬件驗證,使我們(men) 能夠準確估計LiDAR係統的性能。
圖10:dToF LiDAR傳(chuan) 感器的係統模型
表2:NIR和SWIR係統模型模擬的LiDAR傳(chuan) 感器和激光器參數
由於(yu) 使用了PDE較高的InGaAs合金,所以1550nm係統采用更高的激光功率以及更高的PDE傳(chuan) 感器,這樣就可以在我們(men) 的係統模擬中實現更出色的測距性能。通過使用傳(chuan) 感器鏡頭(分別對焦在大約905nm和1550nm)上50nm帶通濾波器過濾的100klux環境光係統級參數,以30fps、500kHz激光頻率和1ns脈衝(chong) 寬度進行超過80°的水平0.1°x5°視角掃描,並使用22mm鏡頭直徑,得出如下結果。
圖11:基於(yu) 905nm和1550nm的類似LiDAR係統的模擬結果
正如預期,1550nm係統能夠對低反射率物體(ti) 進行更遠的測距,99%的測距概率下可達到500米。然而,基於(yu) 905nm的係統仍可以實現超過200米的測距,這表明兩(liang) 種類型的係統在典型環境條件下都可以達到汽車遠程LiDAR的要求。在雨水或大霧等惡劣環境條件下時,SWIR光的吸水性會(hui) 使其性能比基於(yu) NIR的係統下降得更快,而這是另一個(ge) 考慮因素。
成本考慮因素
在廣泛研究LiDAR係統所用技術以及使用不同波長的影響之後,現在,我們(men) 回到成本考慮因素上。我們(men) 之前就解釋過,用於(yu) NIR LiDAR的傳(chuan) 感器采用天然CMOS矽鑄造工藝,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半導體(ti) 的成本。此外,通過使用代工廠目前已經掌握的堆疊芯片技術,可將CMOS讀出邏輯與(yu) 傳(chuan) 感器集成到一個(ge) 芯片中,這進一步壓縮了信號鏈並降低了成本。
相反,SWIR傳(chuan) 感器使用成本更高的III/V半導體(ti) 代工廠(如InGaAs)和新型Ge-Si混合技術,雖然可降低SWIR傳(chuan) 感器成本,並能更輕鬆地集成讀出邏輯,但即使在技術成熟後,估計仍比傳(chuan) 統的CMOS矽貴5倍以上。從(cong) 激光器方麵看,用於(yu) 製造NIR係統激光器芯片的GaAs晶圓與(yu) 用於(yu) 製造SWIR係統激光器芯片的InGaAs晶圓尺寸差異同樣會(hui) 導致成本差異,而NIR係統可以使用VCSEL,並且現成的供應商更多,這一事實亦可降低集成成本。
綜合以上因素,IHS Markit進行的一項分析調查(Amsrud,2019)顯示,使用相同類型的組件(傳(chuan) 感器或激光器)時,SWIR係統的成本比NIR係統高10至100倍。2019年,NIR係統傳(chuan) 感器和激光器的平均組件總成本估計為(wei) 4~20美元/信道,到2025年將降至2~10美元/信道。相比之下,2019年,SWIR係統傳(chuan) 感器和激光器的平均組件總成本估計為(wei) 275美元/信道,到2025年將降至155美元/信道。考慮到LiDAR係統包含多個(ge) 信道,即使使用1D掃描方法,這也會(hui) 是一個(ge) 巨大的成本差異,因為(wei) 仍需要使用單點信道的垂直陣列。
表3:成本考慮因素總結(來源:IHS Markit)
LiDAR市場動態也不利於(yu) SWIR陣營。自動駕駛市場並未像五年前市場預期的那樣迅速發展,而必須使用LiDAR的Level4和Level5自主性係統也還需要幾年才能實現大規模部署。同時,利用LiDAR的工業(ye) 和機器人市場對成本更加敏感,並且SWIR係統的超高性能優(you) 勢並非不可或缺,這些係統製造商沒有辦法像通常所說的那樣通過增加產(chan) 量來降低組件成本。產(chan) 量增加時可實現成本降低,但實現量產(chan) 需要降低成本,這其實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總結
在深入研究了這項技術以及NIR和SWIR係統之間的差異後,當今絕大多數LiDAR係統使用NIR波長的原因就顯而易見。雖然,對未來的展望並不是100%確定的,但顯然,成本和可用性是生態係統供應商的關(guan) 鍵考慮因素,由於(yu) CMOS矽的技術優(you) 勢和規模經濟,NIR係統無疑更具經濟效益。雖然SWIR支持遠程LiDAR係統,但基於(yu) NIR的LiDAR也可以滿足汽車遠程測距需求,同時在ADAS和AD應用所需的短程到中程配置中也表現出色。
目前,基於(yu) NIR的LiDAR已經在汽車市場中實現了大批量生產(chan) ,這表明該技術已經實現了商業(ye) 化並通過了市場檢驗,但整合仍需時日,且無論輸贏,都需要經曆動蕩和調整。20世紀之交的汽車行業(ye) 有30家不同的製造商,隨後十年增加至近500家,但僅(jin) 僅(jin) 數年之後,大多數製造商已經銷聲匿跡。預計到2030年,LiDAR製造商也會(hui) 經曆類似的發展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