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成功
讚賞金額:
您輸入的金額有誤,請重新輸入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讚賞成功!
你的讚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近年來,集成電路行業(ye) 處在風口浪尖,備受關(guan) 注。在剛剛結束的2022 ICS集成電路峰會(hui) 上,魏少軍(jun) 教授、李珂先生等行業(ye) 專(zhuan) 家給出了他們(men) 的觀點,用事實和數據說明,在成熟的集成電路工藝和EDA工具上實現芯片產(chan) 品創新,並不需要最先進的工藝,追求能量效率這個(ge) 指標,就能實現產(chan) 品創新特色。說到美國單向脫鉤,表示我們(men) 不想脫鉤,就會(hui) 出現半脫鉤,美國要確保領先中國二代半導體(ti) 技術。2023年他們(men) 會(hui) 加大對中國遏製,不會(hui) 減緩,隻會(hui) 加強。本期文章根據各位專(zhuan) 家的觀點,從(cong) 成熟技術創新,供應鏈安全,補人才短板,半脫鉤下策略發展四個(ge) 方麵來看集成電路發展策略與(yu) 內(nei) 外環境認知。
我們(men) 首先來分享峰會(hui) 論壇總結出的可行動意見,然後分享嘉賓發言的精彩片段。
把脈行業(ye) 務實產(chan) 品創新
魏少軍(jun) 教授和李珂先生用事實和數據說明,在成熟的集成電路工藝和EDA工具上實現芯片產(chan) 品創新,不用先進的14納米工藝,仍可高集成度和128層的產(chan) 品。用成熟工藝可以達到他們(men) 主流工藝一到兩(liang) 個(ge) 數量級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很重要,超級計算如果要做能量效率不高要花的功耗是巨大的。我們(men) 並不需要最先進的工藝,我們(men) 追求能量效率這個(ge) 指標,別人就擋不住,實現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創新特色。
當我們(men) 使用成熟工藝的時候,就給了國產(chan) EDA工具和光刻機等設備提升的機會(hui) ,促進產(chan) 業(ye) 進入一個(ge) 自救的良性循環。李珂的數據也說明業(ye) 績增長最高的模擬器件公司不用先進工藝,他們(men) 都是在先進工藝進入市場6年以後才導入,由便宜到穩定。必威官方网站手机網有一篇觀點論述,與(yu) 今天的務實產(chan) 品創新思想一致,也說到用成熟工藝實現產(chan) 品創新。它“沒有7納米的工藝,今後5年做什麽(me) ?來看一個(ge) 事實,中國所有的模擬器件IC公司加在一起,還無法比擬ADI,全球模擬IC老二。從(cong) 產(chan) 品線布局上,缺項很多,產(chan) 品穩定性差距大。最近必威官方网站手机網收到一個(ge) 數字壓力傳(chuan) 感器公司的替代請求,需要找LMP91002S替代產(chan) 品。它是給模擬前端供電的電源管理IC,中國這麽(me) 多電源管理IC公司,沒找到替代品。所以,IC設計公司之間協同發展,把產(chan) 品應用領域補齊,用5年的時間,聖邦微、卓勝微、川土微、納芯微和中科昊芯等合並在一起的產(chan) 品線覆蓋與(yu) ADI對等,再用五年提高產(chan) 品穩定性,特別是FR產(chan) 品性能提升”。
魏教授透露,長江存儲(chu) 等公司已經在成熟工藝產(chan) 品創新上取得成功。
分析國際環境半脫鉤有對策
李時表示中國要突圍難度大。到2025年,深圳市集成電路產(chan) 值提升4000億(yi) 元,其中2/3設計行業(ye) 。國際環境變數大,那麽(me) 就要有力度推動雙循環,國際合作要策略地開展。魏教授的講話很幽默,美國人要脫鉤,中國人不想脫鉤,美國人要把中國從(cong)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上排除在外,但是又不忍心放棄中國市場。所以“半脫鉤“是現實的,我們(men) 的對策要圍繞半脫鉤來發展。
魏教授製作了一張笑臉哭臉圖,美國的笑臉是集成電路,中國的哭臉是集成電路,所以美國要限製遏製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另外一段,移動通信網絡通信,美國是哭臉中國是笑臉,所以美國要打壓華為(wei) 中興(xing) ,不能有中國比美國的地方。
那麽(me) 半脫鉤環境下,中國要大力發展5G應用和產(chan) 品設計標準。5G應用的集成電路包括傳(chuan) 感器基本可以在成熟工藝上實現,設備工藝性價(jia) 比優(you) 良。中國是製造大國,但是消費和工業(ye) 設備的產(chan) 品標準都是泊來貨,比如UL安規/ISO 9001品質規範。半脫鉤是允許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業(ye) 務流程互通,所以中國要抓住窗口期,大力發展產(chan) 品設計標準,是一個(ge) 反脫鉤辦法,也為(wei) 以後技術產(chan) 品出口打下基礎。
專(zhuan) 家認為(wei) ,我們(men) 要充分利用中國的龐大市場,以應用帶動產(chan) 品創新,打造中國的產(chan) 品標準和中國的產(chan) 品體(ti) 係。中國是一個(ge) 世界工廠,為(wei) 全世界生產(chan) 產(chan) 品,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產(chan) 品規格是人家定義(yi) 的,產(chan) 品定義(yi) 是人家做的,甚至設計要求也是人家提的,我們(men) 是在別人給出的框架下做設計,或者比照著別人的設計開發自己的產(chan) 品。路徑依賴、技術外源,導致我們(men) 守著中國這個(ge) 大市場卻不能很好的利用它。芯片設計也是產(chan) 品的開發者,應該沉下心來,目光向內(nei) ,從(cong) 研究應用入手,強化自己的產(chan) 品定義(yi) 能力,從(cong) 應用、設計、芯片等多個(ge) 方麵形成獨特的產(chan) 品方案,打造自己的標準和範式。這是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ye) 獨有的優(you) 勢,是別人搶不走的。從(cong) 根本上擺脫技術路徑的對外依賴,形成自己的產(chan) 品體(ti) 係和技術標準,這將是讓我們(men)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根本。
掌握市場數據促進供應鏈安全發展
多位專(zhuan) 家關(guan) 注供應鏈安全,指出全球化幾近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men) 必須未雨綢繆,盡快調整策略,以確保自身供應鏈的安全。這不是說我們(men) 要關(guan) 起門來,而是要提請大家警覺。盡管國內(nei) 的企業(ye) 還相對比較弱小,產(chan) 品的技術水平普遍低於(yu) 國外競品,但這不能成為(wei) 我們(men) 排斥本地供應商的理由。讓我們(men) 引用“2022 CITE供應鏈安全發展論壇“的結論,”供應鏈安全是生產(chan) 服務業(ye) 的重點話題,我們(men) 總結出供應鏈包括四個(ge) 要素,包括品質誠信體(ti) 係杜絕產(chan) 品規格虛標,本地供應提升可采購性設計,物流承諾送達和借助市場預測工具適時采購。
今天專(zhuan) 家指出的給本地供應商一個(ge) 機會(hui) ,與(yu) 本地供應提升可采購性,是一個(ge) 認識,本地供應一定能較好的把控規格,品質和交期,也較少出現地緣政治的阻斷。全球缺芯給了中國本地IC公司機會(hui) ,在一年的時間裏企業(ye) 經曆了從(cong) “被動替代“到”主動替代“的轉變,沒有外力,這是不可想象的變化。
在供應鏈安全競爭(zheng) 中,中國集成電路既不可能“亡國”,也不可能速勝,需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我們(men) 之所以現在處於(yu) 比較被動的局麵,是因為(wei) 我們(men) 尚未擺脫“外源”型的創新,還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我們(men) 之所以要堅定信心,就是要看到中國的發展處於(yu) “產(chan) 業(ye) 升級”而不是“產(chan) 業(ye) 重建”,因而從(cong) 大勢上看我們(men) 占有更有力的地位。
展望未來人才短缺是共識
潘毅院士,周生明教授, 魏少軍(jun) 教授等專(zhuan) 家都闡述人才瓶頸是中國集成電路事業(ye) 發展的大障礙。中國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不行,遠離產(chan) 業(ye) ,缺少實用人才。過去相當一段時間,我們(men) 的教育體(ti) 製把技能培訓放在職業(ye) 學院,沒有在大學規劃對應的工程師培養(yang) ,這是一個(ge) 錯誤。我們(men) 要重新認識產(chan) 學研融合,要分級培養(yang) 人才,技能和工程人員大力培養(yang) 。
人才瓶頸逐漸凸顯,不僅(jin) 芯片緊缺、產(chan) 能緊缺,還有人才短缺。目前,我們(men) 不僅(jin) 缺乏領軍(jun) 人才和骨千人才,甚至還缺乏一般的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原因是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不適應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兩(liang) 者不能形成同頻共振。根據賽迪顧問的報告,到2024年,全行業(ye) 的人才缺口高達22萬(wan) 人,其中設計業(ye) 的缺口在12萬(wan) 人左右。盡管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ge) 問題的嚴(yan) 重性和迫切性,啟動了“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yang) 計劃”,但人才培養(yang) 需要時間,不能指望高校在短期內(nei) 能夠彌補人才缺口。隻有企業(ye) 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最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自己需要的人才。因此,企業(ye) 不應在人才培養(yang) 問題上當看客,在和高校共同建立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ang) 的產(chan) 教融合機製的同時,努力做好自身的人才培養(yang) ,才能使自己立於(yu) 不敗之地。
目前中國處於(yu) 產(chan) 業(ye) 上升期,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和人才配比的問題。 美國處於(yu) 產(chan) 業(ye) 重組期,與(yu) 中國背景不一樣,中國勝數更大。識時務者為(wei) 俊傑,我們(men) 堅定發展信心!能力要求,不行。產(chan) 教融合—職業(ye) 學校的工作,沒有在大學實施,是一個(ge) 錯誤。高校要重新認識產(chan) 教融合。
坪山區工信局局長劉耀煌給企業(ye) 用人大禮包。坪山區東(dong) 翼是大學圈,深圳技術大學和北京理工莫斯科大學等設在圈內(nei) ,支撐坪山區的三級人才政策:技能人才,高級工程人才和院士人才,比如區政府給年薪80萬(wan) 元以上人員補貼20萬(wan) 元。深圳技術學院重點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ang) ,支撐比亞(ya) 迪、SMIC和北京君正等一批集成電路企業(ye) 。
嘉賓發言精彩片段
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技術總師 魏少軍(jun)
“產(chan) 品創新—明年後年有一批極具創新的產(chan) 品,5G—uRLLc /mMTC 海量通信, 它是萬(wan) 億(yi) 個(ge) 傳(chuan) 感器農(nong) 業(ye) 市場,這才是5G的市場意義(yi) 。中國現在要形成自己的產(chan) 品標注體(ti) 係,以前產(chan) 品都是別人定義(yi) 好的,我們(men) 隻能填空。以後,設計規範,產(chan) 品體(ti) 係,智能化彎道超車產(chan) 品標準”。
美國醫學與(yu) 生物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控製工程院院長 潘毅
“元宇宙帶來零成本實驗,電子嗅覺,糖尿病的胰島素用量,將自動產(chan) 生。數字診療借助VR有效醫治多動症治療,抑鬱症治療,戰後噩夢治療和健忘症等。準確計算是策略錯誤!量子計算,模擬計算,模糊計算是未來!元宇宙特征是永續性”。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
“看商業(ye) 模式的變化,過去我們(men) 經常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過去是大而全到越分越細,現在慢慢融合起來,我們(men) 誰能想到當時我們(men) 說三星又搞整機、又搞顯示、又搞芯片、又搞加工,不符合潮流。最後人家十幾年堅持下來了,而且還代工,還越搞越好。所以可能未來整個(ge) 全球半導體(ti) 新一輪的產(chan) 業(ye) 的融合是一個(ge) 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