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成功
讚賞金額:
您輸入的金額有誤,請重新輸入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讚賞成功!
你的讚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汽車行業(ye) 加速邁向電動化、智能化。根據乘聯會(hui) 的數據,2022年前11個(ge) 月,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零售量已經突破500萬(wan) 輛,增長翻番。自動駕駛是汽車行業(ye)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推動著傳(chuan) 統汽車行業(ye) 快速轉型升級,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在實際路測時,麵對複雜的行車環境,快速、準確的獲取車輛所處環境信息和車輛狀態信息對安全駕駛至關(guan) 重要。因此,自動駕駛技術對傳(chuan) 感器提出的更高需求。另一方麵,在L2級自動駕駛滲透率持續高漲的同時,作為(wei) 自動駕駛的核心之一,相關(guan) 的車載傳(chuan) 感器也在迎來快速迭代的時期。我們(men) 從(cong) 五個(ge) 方麵來分析未來自動駕駛傳(chuan) 感器的發展趨勢。
車載激光雷達大規模起量
對於(yu) 激光雷達在乘用車上的應用,在過去幾年時間中都存在很多爭(zheng) 議,包括價(jia) 格昂貴維修成本高、規模量產(chan) 難等。但短短幾年時間裏,隨著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的發展,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對傳(chuan) 感器提出的更高需求,激光雷達已經成為(wei) 了中高端智能駕駛汽車的重要配置之一。
按照2022年前11個(ge) 月的數據估算,2022年全年國內(nei) 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銷量將超過10萬(wan) 輛。根據Yole數據,全球激光雷達在ADAS市場的出貨量將從(cong) 2020年20萬(wan) 個(ge) 增長至2025年340萬(wan) 個(ge) ,CAGR達76.2%;預計到2032年出貨量將達到2660萬(wan) 個(ge) 。
而2023年,可以看到更多車企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將會(hui) 上市,而激光雷達廠商的產(chan) 能也在明年會(hui) 有較大的提升。比如禾賽年產(chan) 能百萬(wan) 台的麥克斯韋工廠將在明年全麵投產(chan) ,速騰聚創和立訊合資組建立騰創新,建設智能製造集群,一期投入10億(yi) 元,預計年產(chan) 能百萬(wan) 台。那麽(me) 在產(chan) 能的支持以及需求高漲的情況下,明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將會(hui) 迎來更大規模的增量。
紅外傳(chuan) 感器重新受關(guan) 注
紅外傳(chuan) 感器在一些高端車型上會(hui) 作為(wei) 夜間安全的一項配置選裝,作用是在夜間識別出路上突然出現的物體(ti) 。而2022年,包括一些主機廠以及自動駕駛廠商、都開始對紅外傳(chuan) 感器在自動駕駛上的應用感興(xing) 趣。
紅外熱成像相比於(yu) 其他傳(chuan) 感器,首先在識別生物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ou) 勢,特別是在行人識別方麵。同時不隻是在夜間,紅外熱成像是可以全天候工作的,不受白天夜間影響,並且可以彌補視覺傳(chuan) 感中難以防止眩光的劣勢。另外,紅外在霧霾等惡劣天氣環境中有良好的穿透效果,這也是激光雷達以及視覺傳(chuan) 感的劣勢場景之一。
不過,高分辨率的車規紅外傳(chuan) 感器價(jia) 格並不低,甚至可以與(yu) 一些激光雷達相當。2023年行業(ye) 對紅外傳(chuan) 感器的關(guan) 注還會(hui) 繼續,但距離真正上車可能還會(hui)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成為(wei) 市場新增長點
純固態補盲激光雷達也是2022年激光雷達行業(ye) 的一個(ge) 關(guan) 注點,亮道智能、禾賽、速騰聚創等相繼發布了純固態的補盲激光雷達產(chan) 品,並且都將在2023年下半年實現SOP。
補盲激光雷達的幾個(ge) 需求主要在於(yu) 垂直視場角、測距距離不需要太遠、價(jia) 格合適等,而Flash純固態的激光雷達,由於(yu) 芯片化大大簡化了裝配流程以及製造難度,更易大規模量產(chan) ,在有足夠的需求量時,成本能夠很好控製在較低的水平。
而按照去年下半年SOP的節奏,明年應該會(hui) 有一大批新車將會(hui) 官宣搭載這種補盲激光雷達。禾賽發布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FT120時,就已經宣布獲得來自多家主機廠總計超過一百萬(wan) 台的定點。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與(yu) 前向長距激光雷達不同,補盲激光雷達往往在單車上至少配置兩(liang) 台,因此補盲應用能否成為(wei) 明年激光雷達市場的重要增長點,也很值得關(guan) 注。
感知傳(chuan) 感器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
近幾年間,我們(men) 可以看到智能汽車上的感知傳(chuan) 感器數量和種類在不斷增多,但2023年這樣的趨勢依然會(hui) 延續下去。隨著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需求、以及APA、AVP、360°環視等需求下,車身感知要用到的傳(chuan) 感器數量仍會(hui) 持續增加,並且伴隨著傳(chuan) 感器成本的降低,從(cong) 中高端滲透到中低端車型上。
IMU重要性越來越高
慣性測量單元IMU傳(chuan) 感器主要由三個(ge) 陀螺儀(yi) +三個(ge) 加速度計組成,可提供超過六個(ge) 自由度(6-DOF)的測量值。陀螺儀(yi) 用於(yu) 測量車輛三個(ge) 不同方向的角速率,同時角速率隨時間積分生成roll、pitch及yaw三個(ge) 旋轉軸數據,進而輸出物體(ti) 的姿態信息。而加速度計則用於(yu) 測量車輛前後、左右、上下方向上的線性加速度,隨著時間推移,加速度積分生成速度數據,最終生成行進距離。
在高階自動駕駛中,IMU會(hui) 作為(wei) 安全防線,保障自動駕駛安全。比如在隧道或者外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導航係統失效,或是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chuan) 感器失效時,IMU可以估算出行駛路徑,而保障自動駕駛的正常運作。隨著L3、L4等高階自動駕駛逐漸落地,IMU也將會(hui) 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